第二次健體領域會議(排球課程教學教法)
第二次健體領域會議(排球課程教學教法) 100年10月4日
大家都很樂列的參與 感謝 何承訊老師 的教案 教法
曾志偉老師 的 飲料(大手筆)
以下為 教案內容
排球教學設計理念與實務
第一節、前言
排球運動能如此盛行,其因如後:排球運動約在一百餘年前的1895年,據說美國的麻塞諸塞州的YMCA(基督教青年會)之體育主任威廉摩根 先生發明之排球的前身「minonette」。摩根先生是為了運動不足而煩惱的人,因而研究出這種不需要廣大球場,並且能輕鬆地、任何人都能參加的運動「minonette」。過了一年的1986年,才改成現在的名稱—排球(Volley ball),但是其內容如網的高度,選手人數以及球場的大小完全不一樣。約二十年後的1917年才開始改成目前的規則,而到了1925年才開始有了大概的雛型,才以完整的競賽形式在各地舉行此賽。統轄全美國的排球競賽之美利堅合眾國排球協會(USVBA)是在1928年設立的。因此排球從誕生「minonette」算起,至此已經歷了一百餘年,而完成像目前的排球規則是近八十年前的事。
排球能推廣到全世界,雖然是起因於這種競賽很富娛樂性,但是也尚有另外的原因:當排球被發明時,YMCA的組織也同時在世界各地大規模的推廣「排球」運動到全世界。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派遣到外國當兵從軍的YMCA體育指導者,凡他們所到的地方就都以輕鬆的運動來推廣這種排球。
在美國誕生的排球運動,就是如此慢慢的推廣到歐洲、東南亞等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推廣到古巴、非洲、阿拉伯等國家,這些國家也就成為排球的新伙伴。全世界排球的統一團體--國際排球聯盟(FIVB)也是在戰後不久的1947年設立的。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到目前為止,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排球運動發祥地的美國代表隊,並沒有出現很強的隊伍。但是有人預測數年後,也許美國將會奪回這失去已久的榮譽。
排球可稱為傳球與跳躍的運動。但初學者,必須先學會發球和傳球。排球與其他運動不同之處,就是一接到球便須立刻傳球出去。傳球、發球學會之後,便可開始做初步的排球遊戲。在國小體育運動中,排球運動之特徵,像棒球、足球、手球與籃球一樣為球類運動之一種,但卻不像桌球、網球之一對一的運動,乃是以隊為比賽單位,重視團隊合作。其次,另一特點是在場中掛一球網,雙方相對比賽的網球型體育運動。
1. 不分年齡、性別均可自由參與運動。
2. 為全身運動,運動量可隨個人能力,自由調節。
3. 用具簡單,動作易學,場地不必太大。
4. 規則單純、易懂,可以有趣地玩。
5. 室內外均可活動,一年四季,不分寒暑均可運動。
6. 透過競賽,可養成互助合作與友誼,並培養社會性之最佳運動。
然而國小階段的排球教學,雖不能把學生當成選手一般來訓練,但是在排球的基本動作上、發展史、規則上等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仍須透過體育課程的實施來落實;若學生對排球運動產生興趣,也可經由社團活動中,安排學生更深入的學習,甚至可以參加校際對抗賽或正式的比賽,提供學生表現才能的舞台,來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協助學校發展特色,來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的精神。
依筆者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精英取向的競技比賽,造成學校、教練和選手間的迷思,也背離國民教育目標,更剝奪一般學生的體育受教權,身為教育界人士更應正視此一問題。本章提供的排球教學活動設計,盼能發揮拋磚引玉的功能,讓大家了解各項球類的教學,只要老師用心規劃設計,任何階段都可實施,都能引導學生進入排球的魔法世界,來擁有排球基本知識和動作技能;讓我們的體育課更正常,全民運動進步發展,國民體能更提升。
第二節、課程設計與理念
一、兒童的運動技能發展︰
兒童的運動技能發展,從嬰兒期至青春期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出生到2歲,稱為嬰兒期,發展的運動技能屬於本能的動作,如坐、爬、滾翻、站及走等動作。
第二階段,年齡3至7歲之間,發展的運動技能是屬於基本的移動與非移動技能,如跑、滑、停、彎、轉、單腳跳、雙腳跳、跳躍、閃躲、搖擺、擺振與伸展等
第三階段、年齡為8到9歲。當兒童進入此時期之後,對於運動技能的表現顯得更容易且有效率,因此開始發展移動性、非移動性與操作性的運動技能。同時此時期兒童身體與力量的增加,配合著知覺與認知水準的提升,賦予兒童以更快及更準確完成協調動作的能力。
第四階段、兒童年齡介於10至12歲之間,發展的運動技能是延續第三階段的動作發展、此階段強調如競賽、舞蹈或體操等運動所需更為特殊的動作技能。(林貴福,民89)
二、設計理念與構想
幼稚園及國小低年級階段的教學重點,應在發展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跑、跳、投、擲。因此第一階的課程設計採透過遊戲的方式,使學生熟悉球的特性進而能控制球的方向,並能和人互相合作,建立自己和團體間良好的互動情形。其設計的原則如下︰
(一) 樂趣原則︰藉遊戲使學生熟悉球的操作,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基本的運動技能。
(二) 簡易原則︰以簡單的動作,使每位同學都樂於參與並提高自信心。
(三) 安全原則︰注意場地及器材之安全性。
(四) 有效原則︰多練習操作及觀摩示範。
中高年級的教學重點在於發展學生的特殊運動技能。此時期學生喜歡綜合性的活動型態,遊戲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程的設計應包含有穩定性、操作性及移動性的綜合技能並加強學生的手、眼、足對空間、時間的統合能力,所以技巧性的學習對學生是必要的。因此對第二階段的教學活動設計主要是藉由排球的拋、接、傳等方式,導引出學生對時間、空間、位置與方位的知覺,進而促進注意的移轉、控制、協調與反應等能力;並培養團體活動、體察人我互動的經驗,進而對運動中的美好動作與經驗表現,與他人分享。其教學設計原則如下︰
(一) 安全原則︰符合漸進性、環境與器材的安全性等。
(二) 簡易原則︰依學生現有能力,以簡單易學、學生都能參與為原則。
(三) 有效原則︰多利用環境、器材與同伴間的互動關係等。
(四) 適切原則︰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個別化內容與彈性化教材。
(五) 趣味原則︰符合新奇、挑戰與樂趣化、增加彼此互動的機會。
因此將排球的技能,傳球、發球、舉球、扣球、攔網依其難易度分成一至六年級由簡單的遊戲方式至運動技巧的學習並配合九年一貫實施對照其能力指標來設計教學內容,提供給教師參考︰
排球技能與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對照評量表
編號 | 項目 | 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 評量 | 備註 | |||
1 | 單手拍球 | | 優 | 良 | 可 | 加油 | 一年級 |
| | | | ||||
2 | 雙手拍球 | | | | | | 一年級 |
3 | 雙人滾地傳球 | | | | | | 一年級 |
4 | 單手拍球轉身接球 | | | | | | 一 年 級 |
5 | 雙手拍球轉身接球 | | | | | | 一年級 |
6 | 以身體為中心360度拍球 | | | | | | 一年級 |
7 | 向上拋接球 | | | | | | 一年級 |
8 | 向上拋球後拍手(1-6次)再接球 | | | | | | 一年級 |
9 | 向前拋球後移動身體接球 | | | | | | 一年級 |
10 | 向後拋球後轉身移動身體接球 | | | | | | 二年級 |
11 | 靜止間頭上傳接球 | | | | | | 二年級 |
12 | 靜止間腳下傳接球 | | | | | | 二年級 |
13 | 反彈球跳躍接球 | | | | | | 二年級 |
14 | 反彈球傳接球 | | | | | | 二年級 |
15 | 行進間反彈傳接球 | | | | | | 二年級 |
16 | 注意運動的安全 | | | | | | 三年級 |
17 | 一人拋球,一人低手傳球 | | | | | | 三年級 |
18 | 對牆低手傳球(可反彈一次) | | | | | | 三年級 |
19 | 單人對牆低手傳球 | | | | | | 三年級 |
20 | 單人低手傳球 | | | | | | 三年級 |
21 | 單手低手向上擊球 | | | | | | 三年級 |
22 | 雙手低手向上擊球 | | | | | | 三年級 |
23 | 低手發球 | | | | | | 三年級 |
24 | 低手傳球至指定位置 | | | | | | 三年級 |
25 | 低手發球至指定位置 | | | | | | 三年級 |
26 | 一人拋球,一人高手傳球 | | | | | | 四年級 |
27 | 對牆高手傳球 | | | | | | 四年級 |
28 | 單人向上高手托球 | | | | | | 四年級 |
29 | 單人高手向上連續托球5次以上 | | | | | | 四年級 |
30 | 雙人高手傳球 | | | | | | 四年級 |
31 | 低手發球過網 | | | | | | 五年級 |
32 | 連續對牆低手擊球5次以上 | | | | | | 五年級 |
33 | 連續對牆高手托球5次以上 | | | | | | 五年級 |
34 | 二人面對面低手傳球 | | | | | | 五年級 |
35 | 二人面對面高手傳球 | | | | | | 五年級 |
36 | 二人面對面高手低手傳球 | | | | | | 五年級 |
37 | 低手發球至指定位置 | | | | | | 五年級 |
38 | 高手發球 | | | | | | 五年級 |
39 | 能正確做出攔網動作 | | | | | | 六年級 |
40 | 對牆扣球 | | | | | | 六年級 |
41 | 三人低手傳球 | | | | | | 六年級 |
42 | 三人高手傳球 | | | | | | 六年級 |
43 | 高手發球過網 | | | | | | 六年級 |
44 | 高手發球至指定位置 | | | | | | 六年級 |
45 | 知道隊型的變化 | | | | | | 六年級 |
46 | 分組比賽 | | | | | | 六年級 |
47 | 瞭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 | | | | | 六年級 |
48 | 能注意運動的安全 | | | | | | 六年級 |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球戲戲球 | 教學對象 | 第一階段 | 教學時間 | 120分 | |
能力 指標 | | |||||
教學 目標 | 一、能了解學校各式用球的名稱。 二、能做出拍、接、拋、跳等動作。 三、能操作球並控制其方向。 四、表現球類聯合性的基本技術,如排球的傳球。 五、了解個人與群體關係,表現運動精神。 | |||||
教 學 研 究 | 教 材 分 析 | 一、遊戲是每位學生都喜歡的。 二、拍、拋、接、跳是運動的基礎,在一年級打好基礎有助於往後的學習。 三、藉由身體和球的接觸,可使兒童了解球的特性,有助於學生控制球的方向。 四、藉由遊戲使學生學會對球力量的控制,而操控球的方向。 五、上課可採個別練習及分組練習,並加入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教師應鼓勵學生盡力練習,並提供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和機會。 | ||||
學 生 分 析 | 一、了解第一階段學生的能力與身心發展狀況。 二、第一階段的兒童,身體發展尚未完全成熟,不宜做太技巧性的學習,應以大肌肉活動為主。 三、此階段兒童應以基本的運動技能(跑、跳、投、擲)為主,以奠定往後的運動基礎。 四、一年級的學童對球尚未熟悉因此必須給予充分練習的時間。 五、透過比賽的實施,讓學生體驗運動賽會的進行,進而培養運動家的精神。 | |||||
教 學 方 法 | 一、命令式教學法:先由教師示範後,在依教師的口令進行動作技能的練習。 二、個別練習︰給予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以增加其基本技能。 三、分組練習:將學生分成數組,進行動作技能的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四、引導式教學法:學生經由動作探索和教師討論中,引導學生發現最適宜的動作型態。 五、分組比賽:將學生分成數組,進行遊戲比賽,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 |||||
場 地 器 材 | 一、各式學校用球、玉米筒數個。 二、哨子、粉筆、膠帶。 三、平坦地面。 四、呼拉圈數個。 |
教學活動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內容和說明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準備活動 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 | 一、伸展熱身操: (一) 老師帶領學生繞椰子樹S型慢跑。 (二) 做肢體伸展操。 二、教師介紹學校各種用球的名稱。並抽問學生是否能正確說出球的名稱。 三、教師示範說明單手拍球動作要領。(重心放低、膝蓋微彎、手指張開,隨著球的彈起再拍球,並注意力量的控制) 四、學生個別練習。(教師巡迴指導學生) 五、教師解說和示範雙手拍球要點:(重心放低、膝蓋微彎、兩手指微張放鬆,隨著球的彈起再拍球,並注意力量的控制) 六、學生個別練習。(教師巡迴指導學生) 七、請學生示範單手及雙手拍球動作。 八、散開個別練習單手拍球及雙手拍球。 九、分組比賽︰依學生人數分4-6組。 (一) 單手拍球︰每人拍15下換人,先輪完的組獲勝。 (二) 雙手拍球︰每人拍15下換人,先輪完的組獲勝。 ~第一節結束~ | 3 3 3 2 6 2 6 2 5 4 4 | 能認真操作且動作確實。 能正確說出球的名稱。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正確做出單手拍球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正確做出雙手拍球。 能注意同學的示範說明。 能正確做出單手及雙手拍球。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與異性同學合作。 |
教學活動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內容和說明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準備活動 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 | 一、熱身準備: (一) 伸展操。 (二) 折返跑。如下圖︰ ○ ○○ ××× ○ ○○ ××× ○ ○○ ××× ○ ○○ ×××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各放兩個球,學生拿球跑至呼拉圈處,將球置於圈內,再將球從呼拉圈處拿回置於起點,再擊掌換人。看那一組先完成。 二、老師講解示範單手拍球後轉身接球的動作。(轉身前的拍球要用力讓球彈高才有足夠時間轉身接球) 三、個別練習。(教師巡迴並個別指導)。 四、老師講解示範雙手拍球後轉身接球的動作。(轉身前的拍球要用力讓球彈高才有足夠時間轉身接球) 五、個別練習。(教師巡迴並個別指導)。 六、老師說明示範以身體為中心360度拍球的動作要領︰(一邊拍球,一邊移動身體轉一圈後回到原點) 七、個別練習。(教師巡迴並個別指導)。 八、分站練習︰將先前練習的技能分三站請三位學生擔任關主由學生闖關。 ~第二節結束~ | 4 4 2 6 2 6 3 5 8 | 能認真操作且動作確實。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與同學合作。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正確做出動作。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正確做出動作。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正確做出動作。 |
教學活動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內容和說明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準備活動 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 | 一、熱身準備: (一) 伸展操。 (二) 折返跑。如下圖︰ ○ ○○ ××× ○ ○○ ××× ○ ○○ ××× ○ ○○ ×××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各放兩個球,學生拿球跑至呼拉圈處,將球置於圈內,再將球從呼拉圈處拿回置於起點,再擊掌換人。看那一組先完成。 二、老師說明示範向上拋接球的動作要領(膝蓋彎曲,兩手持球,身體向上時將球往上拋,兩眼注視球落地位置將球接住)。 三、兩人一組練習。(教師巡迴並指導學生,接球時手不可往上伸,須待球落下)。 四、老師說明示範向上拋球後拍手的動作要領依序一至六下。(膝蓋彎曲,兩手持球,身體向上時將球往上拋後即拍手眼睛看球將球接住)。 五、兩人一組練習。(教師巡迴並指導學生,接球時手不可往上伸,須待球落下,且拍手次數增多時拋球的高度要增加)。 六、老師說明示範向前拋球後移動身體接球的動作要領。(膝蓋彎曲,兩手持球,身體向上時將球往前拋後即移動身體至球落地位置將球接住)。 七、兩人一組練習。(教師巡迴並指導學生,拋球時角度不可太斜,必須控制力量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 八、分站練習︰將先前練習的技能分三站請三位學生擔任關主由學生闖關。 ~第三節結束~ | 6 2 5 2 6 2 6 9 | 能認真操作且動作確實。 能積極參與活動。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能正確的將球接住。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能正確的拍手後將球接住。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能正確的拋球後移動身體將球接住。 |
單元名稱 | 球傳千里 | 教學對象 | 第二階段 | 教學時間 | 120分 | |
能力 指標 | | |||||
教學 目標 | 一、能表現出拋、擲、舉、托等動作的力量控制。 二、在快速移動及變換方向中能保持身體平衡。 三、表現球類聯合性的基本技術,如排球的傳球。 四、能了解不同角色、不同責任,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表現。 五、了解個人與群體關係,在團體(體育)活動中,表現運動精神。 | |||||
教 學 研 究 | 教 材 分 析 | 一、排球運動器材簡單,易於推廣。 二、發球和傳球是排球運動中,最基本的動作和技術,教師應引導學生熟悉此技能。 三、低手發球是發球技術中的基本動作,亦是排球比賽的開始動作,務必讓學生學會與了解。 四、低手傳球是傳球技術中的基本動作,因有傳球方能讓活動具有延續性,可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包含體能、協調性與控制能力等。 五、學會發球與傳球的基本動作技術後,學生即可進行簡易的排球比賽,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六、教師應鼓勵學生盡力練習,並提供學生足夠的練習時間和機會。再練習發球或比賽時,可依學生的能力,將距離球網的距離縮短或降低球網的高度,來增加成功 | ||||
教 學 研 究 | | 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 ||||
學 生 分 析 | 一、了解第二階段學生的能力與身心發展狀況。 二、第二階段的兒童,喜愛競爭性的活動,教師可進行發球與傳球的比賽,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為建立兩性平等與尊重的互動關係,宜設計由兩性共同合作,來進行學習活動。 四、此階段的男女兒童,具有相當的體能和技術水準,均能參與整體的學習活動,而獲得學習樂趣。 五、透過比賽的實施過程,讓學生體驗運動賽會的進行,進而培養運動家的精神。 | |||||
教 學 方 法 | 一、命令式教學法:先由教師示範後,在依教師的口令進行動作技能的練習。 二、分組練習:將學生分成數組,進行動作技能的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三、引導式教學法:學生經由動作探索和教師討論中,引導學生發現最適宜的動作型態。 四、分組比賽:將學生分成數組,進行排球遊戲比賽,教師指導學生當裁判。 | |||||
場 地 器 材 | 一、排球及軟式排球、玉米筒數個。 二、哨子、粉筆、膠帶。 三、排球場、球網及附件、教練牆等場地設備。 四、排球規則。 |
教學活動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內容和說明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準備活動 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 | 一、伸展熱身操: (一) 學生每人一球,拍球繞玉米筒數圈。 (二) 做肢體伸展操。 二、教師介紹排球的簡史,並示範發球法。 三、學生分組練習:兩人一組,先從 (一) 胸前雙手傳球、單手肩上傳球、單手握拳。 (二) 擊球等動作的練習,並適時調整距離與高度。 四、師生共同討論排球發球的姿勢和方法,包含手、腳和肢體的配合;再由老師歸納出正確的發球姿勢和方法。 伍、解說和示範低手發球要點: (一) 準備動作:手腳的姿勢。 (二) 拋球的方向和高度。 (三) 擊球的姿勢和動作。 (四) 擊球後的動作。 六、學生分組練習: (一) 單人練習擊球前的拋球動作。 (二) 單人面對牆練習擊球。 (三) 兩人一組於排球場內,練習隔網發球。 七、討論發球時,拋球和擊球的技巧。 八、老師統整發球的技巧。 ~第一節結束~ | 4 4 4 5 5 4 5 5 4 | 能認真操作且動作確實。 能正確的練習傳接球。 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認真練習發球技巧。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與異性同學合作。 |
教學活動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內容和說明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準備活動 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 | 一、熱身準備:面對牆,單手對牆擊球後撿球;如此反覆以擊球、跑步和撿球,來完成熱身準備。 二、老師講解示範低手傳球的動作和技術。 三、分組練習:兩人一組,先由一人拋球,另一人接球開始練習。再由一人拋球,另一人以低手傳球的姿勢做練習,初期可從落地一次開始,並兩人並交替練習。 四、師生共同討論低手傳球的姿勢和方法,包含準備動作、拋球、傳球等動作;再由老師歸納出正確的傳球姿勢和方法。 五、解說和示範低手傳球要點: (一) 準備動作:手腳的姿勢。 (二) 拋球的方向和高度。 (三) 傳球的姿勢和動作。 (四) 傳球後的動作。 六、學生分組練習: (一) 雙人練習拋球和傳球的動作。 (二) 單人面對牆練習低手傳球,可從落地一次開始練習,俟動作熟悉後,再直接以不落地的方式練習傳球。 七、討論低手傳球時,拋球和傳球的技巧。 八、老師統整低手傳球的技巧。 ~第二節結束~ | 5 5 6 4 5 8 4 3 | 能認真操作且動作確實。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正確的練習傳接球。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與異性同學合作。 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能認真練習傳球技巧。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與異性同學合作。 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
教學活動流程 | |||
教學活動 | 教學內容和說明 | 時間 | 教學評量 |
準備活動 學習活動 綜合活動 | 一、熱身準備: (一) 面對牆,單手對牆擊球後撿球。 (二) 兩人一組,交互傳接球。如此反覆以擊球、傳球、跑步和撿球,來完成熱身準備。 二、分組遊戲比賽: (一) 發球遊戲比賽: 1. 「命中紅心」比賽:於排球場中放置一大呼拉圈,當做紅心;讓學生依序發球比賽。 2. 「誰得高分」比賽:於排球場中放置九個呼拉圈,並定出分數,讓學生依序發球,以總得分來比賽。 (二) 對牆低手傳球比賽:單人面對牆低手傳球,以次數來作為得分的依據。 上述兩種比賽,可分成兩組同時進行,以節省時間。 三、比賽結果統計與頒獎。 四、教師統整排球發球與傳球的技巧。 伍、簡易排球規則介紹。 ~第三節結束~ | 6 10 10 10 4 5 5 | 能認真操作且動作確實。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正確的做低手發球。 能積極參與活動,並能正確的做低手傳球。 能安靜聆聽老師的講解。 |
第四節 教學評量
評量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給教師回饋之外,教學的檢討才是評量的重點,可作為教學的檢視及下次上課前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以改進教學或調整教材難易度,讓教學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因此提供教師自我評量及學生上課評量表供各位教師參考︰(評量表的設計是由根據教學的內容而來必須和教學內容相配合)
教師教學自我評量表
教學單元 | | 教學者 | |
教材來源 | | 教學日期 | |
類別 | 觀察項目 | 很好 | 好 | 普通 | 不好 | 很不好 |
5 | 4 | 3 | 2 | 1 | ||
教學準備 | 1-1教學準備 | | | | | |
1-2儀表服裝 | | | | | | |
1-3精神態度 | | | | | | |
教學設計 | 2-1趣味富創意 | | | | | |
2-2教學策略應用 | | | | | | |
2-3教材難易度合宜 | | | | | | |
2-4循序漸進具挑戰性 | | | | | | |
2-5足夠活動量 | | | | | | |
2-6教學資源應用 | | | | | | |
2-7教學時間分配 | | | | | | |
2-8學生參與活動時間 | | | | | | |
教師行為 | 3-1示範(方向、距離、動作正確) | | | | | |
3-2說明(簡要、掌握重點) | | | | | | |
3-3語言表達(清晰、簡潔) | | | | | | |
3-4回饋情形 | | | | | | |
3-5學生管理 | | | | | | |
學生學習與反應 | 4-1主動參與 | | | | | |
4-2師生關係 | | | | | | |
4-3同儕互動 | | | | | | |
4-4班級氣氛 | | | | | | |
4-5學習的樂趣 | | | | | | |
4-6學習的成果(成功的經驗) | | | | | | |
反思 | |
體育教學學生學習評量表
單元名稱 | | 學生人數 | | ||
教學班級 | | 教 學 者 | | ||
教學內容 | 通過人數 | 通過比率 | 備註 | ||
知識 | 能說出不同種類球的名稱 | | | | |
能說出單手拍球的要領 | | | | ||
能說出雙手拍球的要領 | | | | ||
能說出滾球的要領 | | | | ||
技能 | 會做出單手拍球的動作 | | | | |
會做出雙手拍球的動作 | | | | ||
會做出滾球的動作 | | | | ||
會正確的將球滾到目標 | | | | ||
情意 | | | | | |
能遵守上課秩序 | | | | ||
會和同動一起收拾用具 | | | | ||
本節檢討 | | ||||
第五節 結語
任何運動包含自然活動的要素愈多,則學習的興趣愈濃厚,對於身心訓練的效果也愈大。『圓形』『富有彈性』是球的最大特徵,加以球類活動均導源於遊戲,再經人為的補充改良,而成為普遍流行的運動項目,因此頗能迎合一般人運動心理。球類活動包含了跑、跳、躲、閃、蹲、臥、傳、擲、接、踢、盤、運、停、投射、打擊、攔截、搶奪….等動作,這些屬於人類自然的活動,亦是人類在生活中所必須具備的技能,所以球類運動是最受人歡迎的,也是兒童特別感到興趣的運動。
排球運動是由個人的基本動作加上全體嚴密的分工合作,優良的攻守方法及比賽規則等部分所組成的活動。強調團隊精神,藉排球活動了解個人與團隊的關係。加以排球活動情況緊張,變化莫測,不到最後關頭難斷勝負,如此過程可讓兒童體會時時把握機會,奉獻個人心力,能培養互助、合作、努力、奮鬥等良好的社會行為。當然排球活動有助於身心的發展,培養迅速判斷與敏捷反應的能力更不在話下。
正式比賽的排球活動,規則繁多,限制頗大,球技的要求較高,較不適宜國小學童來直接參與,因此,須將其簡化,以利教學。國民小學球類運動必授教材稱為簡易球類運動,其含意即為球類運動的準備遊戲;可依兒童的能力,簡化遊戲方法,放寬規則限制,以適合體育教學的需要。國小排球運動不能直接採用正式比賽的方法來從事教學活動,在國小階段只適宜培養兒童對排球運動的興趣及其基本的練習方法,所以在比賽場地、時間、器材及規則等,都須予以簡化,以適合兒童的需要。因此,在排球運動教材的選配上,應注意下列原則:
1. 低年級兒童的排球運動應以遊戲為主,不可要求過高的技術標準,中年級時的教材可進入稍有組織及規則的排球遊戲,但必須由教師從旁隨時輔導。
2. 高年級兒童的排球運動,可具備相當程度的組織及規則的運動。但須對規則、時間、場地、器材等問題予以研究調整,以適應兒童的身心需要。
3. 應根據各年級兒童的能力與興趣,選擇各種排球運動的基本動作,予以訓練。
4. 應將各種基本動作,編為準備遊戲,以便教學時分組練習或比賽。
5. 準備遊戲應具有簡化排球初步練習的意義,不可過於繁雜。
6. 排球運動的項目,有個人與團體之分,實施教學時,因受時間與設備的限制,宜多採團體項目,不宜採個人項目。
7. 初期教學時,應以基本動作為主,以團體活動為輔。進一步則可兩者並重,但動作應多作變化,以提高教學效果。
8. 教學基本動作時,應選擇單純的基本動作,然後實施聯合動作,以建立排球運動的基礎。
9. 應根據各地氣候與環境等因素,選配適當教材。如天寒選擇活動量大之教材,天熱則選擇活動量較小之教材。
參考書目
丸山由美著(1998)。短期進階排球。知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吉原一男等著(1998)。實戰排球(上)(下)。聯廣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竹茂譯(民65)。排球教學與訓練。順先出版有限公司。
許仁偉譯(民86)。排球技術入門。信宏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編輯部編(民75)。排球入門。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豐田博著(民81)。排球入門教室。聯廣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貴福主編(民89)。國小體育科教材教法。師大書苑。